logo
拆迁安置

首页 > 普法专栏 > 拆迁安置 > 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拆迁安置
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基本案情

张某与某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7月26日签订了《农业大棚土地租赁合同》,双方约定蔬菜专业合作社将其大棚租给张某用于农业生产,租赁期20年,自2013年5月1日至2033年4月30日,总租赁款为8.2万元。合同签订当日,张某将租金8.2万元交付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张某出具了租金收据,并将上述大棚交付给张某。后张某以该农业大棚土地租赁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为由提起诉讼,要求:1.确认该合同无效;2.蔬菜专业合作社返还张某租赁费8.2万元及自2013年7月26日至判决生效之日的利息;3.某村民委员会与蔬菜专业合作社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评析

一审法院认为,张某称与天津市某蔬菜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名为租赁大棚,实为在大棚处建筑房屋对外出租,影响了该土地的农业用途,致使合同无效,但张某提交的证据无法证明蔬菜专业合作社有建房行为或与建房行为有关。张某提出蔬菜专业合作社将属于某村民委员会的土地上的大棚租给张某致使合同无效的主张,于法无据,遂判决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张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对蔬菜专业合作社提出其未建造房屋的理由,应不予采信。蔬菜专业合作社实际向张某同时交付了房屋和大棚。土地管理法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该规定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依据民法典规定,张某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签订的农业大棚土地租赁合同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应认定为无效。依据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结合张某使用时间、双方约定的租赁期限及租金等情况,认定蔬菜专业合作社应向张某返还67675元。

本案中,张某在庭审中只是反复强调蔬菜专业合作社向其交付的是房屋,而不仅是大棚,但蔬菜专业合作社对此予以否认。交付是房屋还是大棚,似乎与双方签订的农业大棚土地租赁合同的效力并无关联。正是这一细节反映出张某主张为“房”而非为“棚”,蔬菜专业合作社主张为“棚”而非为“房”这一在签订合同目的上的冲突。法院对张某请求二审法院调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法人曾因非法占用农用地而受刑事处罚的申请予以准许,查清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占用耕地上建造房屋的事实,印证了张某所述的双方签订合同的真实目的。虽然双方签订的是农业大棚土地租赁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的是以租赁大棚的合同形式代替售买房屋的实质。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上述规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在耕地上建造房屋违反了上述规定。故二审法院依据民法典规定,认定双方签订的农业大棚土地租赁合同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合同。

返回列表
相关阅读
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签订的旨在实现各自利益的合同,行政主体代表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一方,还兼有土地管理者的身份,这种双重身份的存在,使该类合同既有行政性,又有契约性,导致理论界和…